有時我們所說的話,其實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說,何時說。
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
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顯示,讓許多人最感困擾的地方,就是沒有辦法與陌生人或不熟識的人做好語言上的溝通。
也許有人有過這種經驗,當身處在陌生或公開的場合,有人要你上台說話時,往往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或者變得神經質而不知如何啟口。
雖然有些人一直想藉由課程的訓練來增進說話能力,但是效果卻十分有限。可是,如果不是在公開場合或眾人面前,這些人往往又可以講得滔滔不絕,甚至是口若懸河,這是為什麼呢?
道理很簡單,大部分的人遇到不熟悉的人或場合,在談話的時候總是不信任自己的交談能力。
美國羅伯‧格林教授曾請求參加一次研討會的七十五位來賓們, 分別寫下自己焦急不安的原因,另外再寫有關他人令你最憤怒的事。結果,令人焦急不安的主要原因,分別如下:
「不聽別人講話,只顧自己一味地說。」
「說話時有被輕視的感覺。」
「當我還沒有講完時,其他的人已開始發表自己的高見,使得話題被這些傢伙所中斷。」
「在社交場合,獨占風頭的人。」
「完全不考慮他人立場的多嘴婆。」
「話講一半,忽然被別人打斷。」
「不傾聽任何道理的人。」
「在討論會上,別人只想發表自己的言論,而忽視我的言論。」
「中斷別人談話的人。」
從以上列舉出來的項目中,似乎都是和談話有密切關係。可見,有時我們所說的話,其實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說,何時說。
曾在奧運拿到撐竿跳冠軍的保羅‧瑞查斯,不但是一位牧師,也是一位研究人際關係的專家。他曾對幾百萬人舉辦過數千場的演講會,慢慢體會到這種現象:
「現今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人們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而婚姻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夫妻之間不能相互地溝通。」
沒錯,不知如何溝通或相互地溝通,的確是造成人際關係越來越疏離的原因,這也是讓大家最感焦急不安的地方。
美國總統詹森在做參議員時,在辦公室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當你在說的時候,你什麼也學不到。」
這是事實,當你說得越多,而且越不讓別人說,就越無法有效的溝通;反之,你越是聽別人說話,就越容易跟人有效地溝通。
其實,良好的溝通不只是雙方面的說話,而是指用心去聽聽對方在說什麼?去了解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有什麼樣的感受?並且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回饋給對方。
日本有位詩人寫過一首詩:「語言有心,因為一句話而口角;因為一句話而修好;因為一句話而發笑;因為一句語言而哭泣;每一句話語,都有一顆心。」
想想也是,所以下次在溝通時,別忘了除了防衛自己之外,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一想,善用「同理心」,也要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不要糟蹋了神聖的口舌。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做事首重敏捷,而說話則著重謹慎。」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尤其是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因為說話是沒有橡皮擦或立可白的,一旦說錯了話,是無法擦掉的。學會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成功說服三原則
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團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行為就叫作「人際關係」。「人際溝通」更是在年輕人投入社會職場工作中,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是對上司、屬下、同事、客戶,或對各接洽商談的單位等等,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讓事情進行得更順利或獲得圓滿解決。
作家雷特曼說:「積極、進取及熱心,是推銷自己的不二法門。」
不過,一般來說,想說服別人最怕的是遭到對方的拒絕。一旦被拒絕了,就要尋求出拒絕的原因對症下藥。
在說服別人之前,當然也要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或者在已無轉機的餘地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有力的贊成意見與不利的反對意見一併告知對方,利用所謂的「反宣傳方式」,讓對方能清楚整個事情的正反面,相信對方在得知一切的訊息後,反而會更仔細去思考正反的問題,這時只要稍稍提供一些意見,往往很容易起死回生,進而達到成功的說服。
有專家認為在開口說話之前,要多注意AIM的原則:
A-Attention引起對方注意;
I-Interest引起對方興趣;
M-Motivation為對方找到藉口。
引起注意是談話的第一步,而引起對方注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口才技巧方面,語言必須具有震撼性,多採用一針見血的言論、排山倒海的論點、前所未有的論調等等;在肢體語言方面,藉由特殊質感的光鮮穿著、誇大的動作、氣勢萬千的手勢等來加以輔助。
引起興趣是說服的第二步,想要有效地溝通說服,一定要敏銳觀察對方的心理需求。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使人對你避之唯恐不及,就是不斷談論你自己,並且永遠不聽別人說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